写在我来到银行一年后,将年满35岁之时

2023年4月3日我从小米离职,入职了某国有银行,还有两天就年满一年;同时再过不到一个月,我也将年满35岁。35岁,可能是我们大多数程序员职业生涯的一个分水岭。所以,在这个双重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写一篇文章以示纪念、回顾和反思,我希望能够真实、清晰地描述自己这么多年的所想、所见与所得,不矫情,不造作,不写空洞华丽的多余辞藻,也不过度畅想(做梦)未来。

银行感受


我要承认国企和私企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国企和国企之间也是不一样的。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国企,当时是为了户口去的。我本身性子很直,或者说很傻很天真,完全没有我这个年纪该有的成熟度和圆滑,这就直接导致我刚来银行时颇感难受,再加上来到这里遭受到了很多的不公,我那时真有那种惹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心态,看谁都想炸,和我直属领导也发生过几次语言冲突。不过,这些感受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抹去,这可能是因为我自己看开了,以及遇到了相对比较合得来的同事,更重要的是我和领导彼此之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去年年初我面试了N多家,最终选择了来银行,在来之前我畅想的是,每天上班沏一杯茶,开始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悠然自得的日子。可来了之后,发现这与预期的大相径庭,不仅不悠闲,还要加班很多,很多次都是晚上12点才回,要知道我们可是8点半上班啊。不过,这并不重要,我从初中开始就是卷王之王,这方面没人比我有经验。让我满意的是我自己完全能够主导一个项目,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事,更试着接触了管理。就像我现在负责的项目,尽管每天都要工作13个小时左右,但我并不觉得累,只感到充实和成就感,这些加班也并不是领导要求的,都是我自愿的。可能这句话在别人看来就是欠抽,不过这的确是我的真心话。

总结来看,银行由于其所具备的庞大的系统架构以及复杂多样的业务,导致这个行业不可能悠闲,要不然这么多活谁干啊?就算有外包,作为行员,也要懂一些的。更何况,现在倡导的都是自主可控,这就意味着行员要承担的更多。

如果问我,来银行后没后悔过,坦诚讲,在2023这一整年,我没有一刻不是后悔的,我每天照着镜子都会骂自己一句,大傻*。那改变我想法的又是什么呢?没错,最重要的是外面恶劣的大形势,这充分印证了下面我会说到的关于我懦弱的一面了。我本身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比较自信的,可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我选择了妥协。那至于其他的借口,不说也罢。总结一句:温水煮青蛙,我被煮熟了。

如果后来人向我寻求建议,我一定什么都不说,只告诉他追随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就像我的前老板雷军说过的:”年轻人不要听太多的建议,听着听着就乱了,敢闯敢拼就完了,成功没有不冒险的”。虽然雷总对员工很抠,但这句话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不过可惜的是,我没听进去),敢为天下先是年轻人该有的态度,因为年轻是最大的资本。

总结过去


2015年5月,我从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离开了生活近7年的学校,走进了社会。截止到现在已经工作了将近9年,共三份工作经历。人们常说,毕业5年之后,同学之间就会拉开肉眼可见的差距,我是相信的,现在我的大学同学很多都要比我出色得多。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总结我前9年的职业生涯,”平庸“、”失败“、”优柔寡断“、”懦弱“等负面词都很恰当。所以如果这篇文章被外人看到,那我就应该是一个反面例子。

我之所以说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平庸与失败的,并不是自己妄自菲薄,完全是因为我工作了接近9年之后,并没有取得我预期的成就,没有达到我满意的高度。我最近也会经常坐下来回想过去的这么多年,我到底做了什么,我错过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季羡林曾经总结人的成功经验是天资+勤奋+机遇。天资这个是与生俱来的,娘胎出来没有就是没有了,我也只能聊后两者了。

这三个因素我可能只占了勤奋二字,毕业之后,我没有丢掉曾经求学时代挑灯夜读的习惯,毕业后依然读了很多的书,同时因为工作关系,也自学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我本身天资不聪颖,只是一直都在用勤奋去弥补,可收效甚微。再加上,我错过了很多机遇,那失败才是必然的。

在学生时代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当幸福来敲门》,主人公儿子描述了一个故事,大致意思是:”有个人十分信仰上帝,有一天,他掉河里了,有个划船队看见了,要救他,这个人却说不用,上帝会来救我的,船队无奈地走了。后来又来了一个船队,他又说了同样的话,两只船队都走了。没多久,这个人就淹死了。当他灵魂升天后,他质问上帝,你为什么没有救我?上帝却说,我已经派出了两只船,是你自己错过了两次救你的机会“。这个故事我至今都记得,可能有些人一辈子真的没有机遇,可有的人却在机遇来临的时候错过了,我认为我就是后者。人生本身就是由无数个不同的选择构成的,当选择错了,你与机遇就会背道而驰,与成功也会渐行渐远。

说到错过机遇,就要说到另外两个词:优柔寡断与懦弱。我并不会怨天尤人,我认为老天给过我几次很好的机会,只是我错过了,或者说我并没有准备好。记得我在小米的第三年,有个运营的小姐姐跳槽到了字节,她在走的时候发了一个朋友圈说:”如果有人让你一起搭乘火箭,那不要管太多,坐上去就好了“。那时我同样有过不错的机会,可是由于我的懦弱和犹豫不决,导致我错过了机会。看到这儿,有些人会说我们总会美化自己没走过的路,总是会畅想如果。可我认为虽然我不能百分百确定我选择走之后会更好,但至少应该不会更差,当时目标公司的准组长得知我不去之后,还特意给我打电话聊了30分钟,聊了未来。现在回过头来看,他是对的。

我用如此负面的词汇去描述我的过去,并不是全盘的自我否定,更不是自暴自弃。周岭在《认知觉醒》里说过,我们要把眼界打开,把时间的丈量单位伸长,把每个7年做为人生的一个基本单位。我工作后的下一个7年也已经开始两年了,也许我曾经错过很多,可我希望能将过去当作一把戒尺,让其起到鞭策的作用,让这个7年可以有不同的模样。35岁,也许被互联网行业判了死缓,但从整个人生来看,这个年龄还不算老,还算年轻,还不是终点,还大有可为。褚时健身陷囹圄多年后,74岁出来还二次创业呢。咱暂且不说人家的人脉和资源,只是说这种不服输的人生态度是值得学习的。

我本来想再畅想一下未来,写写未来的规划,但想想还是觉得算了,一是实际付诸行动的可能不多,二是具体的计划还是只留给自己为好。

--------EOF---------
微信分享/微信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