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今日头条发头条还能挣钱,虽然金额不多吧,才有10来块钱,还不到一顿饭钱。但这是一个持续递进的过程,我根本做不到一夜成名的,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在头条,短视频,技术文章等地方能够有所突破,当然,我并不会分散注意力,因为我只是找不同的媒介传播,做得内容还应该是大体相同的。另外理财类的我不会着急出手,会不断学习,不断试探,股票、基金、黄金、债券等都是需要学习和加入的领域。 


今天看完了 《认知边界》的书,说实话,本书质量一般,没有周岭写的有深度,说的理财相关的道理大家也都基本都听过,不过我认为里面比较好的就是各种真实的小故事,最多的是巴菲特的,还有查理芒格,任正菲等等。读书就是这样,书本身是良莠不齐的,可是如果你能从中获得哪怕一点的触动或者启发,那就没有白读。这本书算是对我投资理财知识的入门,这就足够了。前几天董宇辉也说出了同样的观点,再好的书,我们也不可能记住所有,只要有一点让你印象深刻,并还能通过思考得到改变,就足矣。 


这两天成都的初三语文“毒教材”的事情比较火,文字美化侵华日军,丑化我们军队。其实类似这种事感觉都不怎么稀奇了,这几年也是频频发生。就像美国人自己说的那样,他们已经在中国的各个领域完成了渗透。按钮不住的就会自己跳出来,如郭万钧、余茂春、成蕾、方舟子、潘石屹父子、袁腾飞(这个人是我最痛恨的),甚至大学里都有公开鼓吹日本、美化侵华行径的。现在大家看到的很多公知,很多都是,对于胡锡进,我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从他的各种发言来看,这大哥十有八九已经被美国收买,很多话都是代替西方发言。在这种种行径中,影响最恶劣的当属毒教材,青少年的意识形态还未完全建立,如果受到毒教材的影响,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被外国势力利用。当然,我们国安部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我们老百姓的意识不断地提高,美帝国主义等一众反动势力的阴谋不会得逞。 


我在投资理财这个方面是个初中生水平,在2020年开始买入了很多基金和股票,开始收益率在10%左右,后来亏损率到了20%多,最后索性全部撤出,割肉止损,不玩儿了。这些日子看理财书,我又有了重出江湖的准备,不是说我觉得自己又行了,只是我是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知:我像很多人一样之前都过于想快速求成了,总想拿到快速收益。有人说A股有80%的人都是亏损的,当然这里面因素有很多,可能并不全是我们散户本身的错,因为A股的本质是为企业融资,和国外还不太一样,这就注定了多数人的结局。我接下来,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选择好的基金和股票,并放低心态,放慢脚步,保持耐心,不断提高金融专业知识,此外要将时间线拉上,收益率可能会在未来一年,三年,十年,二十年才会有爆发式的增长,这就是复利效应。有些事如果你能以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看,就会变得简单了。 


今天读到了《认知边界》的第七章,书里面有一点我比较认同:”有些人总说自己是月光族,哪有什么闲钱理财。可是月光多数情况下是源于我们每个月不合理的消费支出,是否可以想一想有哪些开销是不必要的”。我感触很深,我也觉得我们家庭很多开支是没必要的,每个月都要一万多的支出,真的需要那么多吗?我家小孩儿还没上学,还没有各种补课班。今天晚上下班要和老婆商量一下,计划每月拿出一部分的钱定投好的基金,一部分用于购书投资自己和家人,一部分用于日常开支。 有些人说钱不是攒出来的,是挣出来了。就像一个漏桶,你灌再多的水,如果不控制节流,最终都会漏没的。挣钱和攒钱缺一不可。 


今天早上读了几章《认知边界》,里面提到了一点,和我之前在其他一本书中说的观点比较类似,即简单的体力或者脑力劳动创造的财富都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因为疾病或者被裁员,那么你的收入会立刻终止,诸如去送外卖,去开滴滴,在公司打工等等这些工作带来收入的持续时间完全被个人和外界因素所控制。所以,我们要懂得去创造那些会产生持续价值与财富的作品,这个作品可以是你写的一篇文章,可能是你开发的某个产品,可能是你投资的某支股票,可能是你发布的某个视频。这些输出可能会在任何时刻被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看见和使用,而他们为你带来的价值完全不会因为自身或者外界受到丝毫影响,会持续不断地为你创造财富,无论是生、老、病、死。就像乔丹品牌,现在依然会为乔丹每年两亿美元的收入;还有技术专利、黑客帝国里用到的中国功夫、老友记版权等等。那我们个人到底该如何去创造类似的作品呢?首先一点,要具备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厚积薄发,然后锚定一个点,不断坚持去输出和创造,我相信复利效应的力量,只要保持恒心和耐心,最终会迎来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房子挂出去后,一直卖不出去,挂了半年多,价格已经降了41万,至今无人问津,着实有点发愁,小孩过两年要上小学了,我是继续等待还是继续降价?房子是2016年买的,算上利息,现在的价格都已经亏了不少了。 


除了和自己最亲近的家人,即老婆,丈夫,孩子,父母之外,都要记住一点:“太远则生疏,太近则生隙”,要掌握好这个度,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彼此间的情感更加牢固和长久。 


昨天出差回来第一天,把《认知驱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节看完了,自此读完了该作者写的《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这两本书,我是认为只要读第一本书就足够了,两本书表达的思想还是比较类似的。里面讲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可区别在于我们是否有真正坐下来仔细去考虑每个问题?我们的元认知是否有真正得到提高?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不断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但大多数都没有真正为我们所用。从阅读,学习,到思考,到行动,最后到改变,这一整个过程的每个节点都是缺一不可的,都是至关重要的。我经常读毛主席的选集,论持久战,关于重庆谈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家也都是耳熟能详的。毛主席就是一个特别喜欢阅读,并能够花大量时间去思考,并输出自己观点的人。真正把阅读,思考,输出,改变应用到了极致,他的伟大离不开这几个关键的因素。我想我在今后的日子,更是要注重这个关键因素,要理解阅读不是最终目的,只是第一步。 


成都出差一周,回来胖了将近两斤,哈哈。不过,我可不是去吃了,交流的目的全部达到,了解了之前不熟悉的事儿,也让分中心同事更深入了解我们现在是怎么干的,用了一个多小时给他们讲了我实现的技术方案和细节。不论是向外展示,对外输出,还是学习经验的目的,都达到了;同时,还带着我的老婆孩子在成都吃喝玩乐。so,此次成都之行对我个人而言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