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把爱因斯坦征服的中国男人,活了112岁做成一件大事,让国外集体膜拜,但国内却鲜为人知……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视觉志
你认识这位老人吗?
▼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提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
但是他对中国语言文化做出的贡献,却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可以说,屏幕前的你,能看到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这位老人。
他就是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
(图片来源:人民网)
1月14日,是周有光老先生去世一周年纪念日,谷歌为了纪念他,这一天,在全世界网页特意将Logo换成了中文字“谷歌”,还翻译出了汉语拼音“Gǔ Gē”。
之前谷歌的搜索主页,也出现过类似的纪念,全部都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或者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来看一下都有谁:
比如纪念科学家爱因斯坦。
(图片来源:Google)
再比如纪念大师卓别林。
(图片来源:Google)
在外国人眼中,这个已经去世的中国男人,地位是与爱因斯坦、卓别林等大师齐名的存在。可国内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周老先生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我来简单说一下。
纽约时报曾刊发长文称“是他让汉字书写像ABC一样简单”。
如果没有他,或许我们现在还不能用拼音,在电脑端、手机端顺畅地打字交流;
如果没有他,Beijing北京还只能念作Peking,Jiaozi饺子还只能念作Dumpling;
如果没有他,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门槛,要比现在高一大截。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是他,促成和完善了拼音体系,让汉语真正走向了世界。
(图片来源:Google)
周老这一生,充满了传奇。
他活了一个世纪,体验了中国近百年的所有进程,经历了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四个时期,堪称“四朝元老”。
他交友广泛,和老舍谈笑,和周总理通过话。他还是为数不多的,曾与爱因斯坦谈笑风生的中国人。
他身上有太多标签: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1906年,周有光出生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
(图片来源:网络)
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官员。咸丰年间,太平军攻破常州,曾祖父投水自尽。
十岁时,全家迁居苏州,周有光进入了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也就是洋学堂;
读中学时家道中落,周有光靠着姐姐朋友接济的学费,才得以继续读书。
好在他天赋异禀,顺利考取了上海圣约翰大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旧照
当时的圣约翰大学,要求学生只能讲英文,还有打字机,沟通起来很方便。
但是中文没有打字机,也没有统一的拼音标准。周有光随即意识到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国56个民族有80多种语言和地方方言,造成了很大的沟通障碍。
这使得周有光对文字改革产生了兴趣,主修经济专业的他,毅然决定辅修语言专业。
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却因为经济条件,只能选择远渡日本留学。
然而,上天跟他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学成归国后,恰逢抗日战争。
国难当头,他空有满腔抱负,却得不到施展。
周有光(右二)与家人的合照
在重庆躲避战火期间,6岁的女儿因为盲肠炎无药医治,不幸夭折。
2年后,儿子又被流弹击中,险些丧命,自己全家在逃难中历经生死保住性命。
1945年,抗战胜利,他回到新华银行任职,被派驻纽约,在华尔街待了3年,日子总算安稳了些。
这期间,他曾见过爱因斯坦两次。两个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相谈甚欢,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谋而合,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彼此惺惺相惜。
他说,爱因斯坦的一段话让他记忆深刻:
一个人的一生到60岁为止,工作是13年;
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业余时间是17年,
能不能成功就看你怎么利用你的业余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
周有光深受启发,以后的每一天,他除了吃饭睡觉外,业余时间都在钻研语言学。
他相信天道酬勤,所以踏踏实实从零开始。
后来,他又被派往欧洲工作。在那里,周有光买了大量语言学相关的书籍自学。
1948年在英国剑桥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周有光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带着妻儿回国工作,兼任复旦大学的经济学老师。
不凑巧的是,他赶上了工资改革,从前每月一百块,当时却只能拿到二十块。
但周有光毫无怨言,依然干劲十足,投身于中国汉字的改革浪潮中。
转折点出现在1955年。这一年,他收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邀请:周恩来总理亲自致电他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并力荐他来创建一个汉字字母系统。
最初,周有光拒绝了,他表示自己只是业余爱好者,但总理言语中的恳切,让他最后还是心动了。
出席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此时他已经近50岁了,从金融学转行到语言学,需要莫大的勇气。
上小学的孙女就曾对周有光说过:
“爷爷,你亏了!你搞经济半途而废,你搞文改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不就是个0嘛。”
但临危受命的他面无惧色,与一众学者探讨,打算用拉丁字母来构架一套汉语拼音方案。
(图片来源:人民网)
终于,这项业余爱好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60年前的1958年,他与同事共同奋斗3年的《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推出。从此,汉语开启了新的篇章。
虽然普通话读音很复杂,但是利用26个字母和4个音标,就覆盖所有的字,方便简洁,极大地降低了沟通成本。
当时有人揶揄道:“你们也太笨了,26个字母干了3年。”
周有光没有反驳,也没有发脾气,反倒觉得这3年时间很值得,至少没发现什么漏洞。
假如当初急于求成,没有研究好而出现纰漏,弥补起来会很麻烦。
1986年语言界学者聚会
左起:季羡林、吕叔湘、许国璋、周有光、马学良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谈起这段“错位”人生,周有光问心无愧,他说:
“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正是他这种匠人精神和乐观态度,才使得国人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汉语,还将学龄儿童的阅读能力提前了至少两年。
中国少了一个金融学家,却多了一个汉语拼音之父。
事业上坎坷波折的周有光,对待爱情却是忠贞不渝。
他与妻子张允和的结合,可谓是郎才女貌,成就了一段佳话。
当时的张家乃名门望族,而周家只是小门小户。因为家庭地位的悬殊,周有光曾一度犹豫不决,他写信给张允和:“我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
张允和立即回应说:“幸福不是你给的,是要我们自己去创造的。”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两个人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细水长流,就这样相濡以沫70年。
古代人都崇尚“举案齐眉”,在现代没有案了,两个人便约定好“举杯齐眉”。
张允和曾自称,与周有光每日都要碰两次杯,上午红茶,下午咖啡,几十年如一日。
晚年的张允和,挂在嘴角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晚年婚纱照(图片来源:网络)
2002年,张允和离世。这给一向从容的周有光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真正的爱情,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他将昔日二人喝茶举杯的藤椅换成了沙发,隐藏起对妻子的思念。
终日在书房读书看报、了解时事,继续研究文化学和人类历史的演化规律。
(图片来源:网络)
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不要谈我个人,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我是认真地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已过期颐之年的他,仍然坚持学习,笔耕不辍,接连出版了多部书籍:
100岁《百岁新稿》、104岁《朝闻道集》、105岁《拾贝集》、108岁《周有光文集》、110岁时《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当被问及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笑称: “上帝太忙,把我给忘了!”
他表示自己崇尚极简生活,从来不吃补品、作息规律、胸襟开阔,不会为了不值当的事情发脾气。
事实上,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活了一个多世纪,不可能没有惊险挫折,可贵的是他战胜了恐惧颓丧。
不立遗嘱、不过生日、不过年节,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自成一家——或许这就叫知者乐,仁者寿!
(图片来源:网络)
周有光的一生,正如他妻子的那句话,“他一生有光,有光一生”。
然而,天妒英才,2017年1月14日3点30分,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112岁。
上天终究还是收走了这束光。
有人将他的一生分了三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是启蒙思想家。
他不是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不是自带流量的明星。
国内媒体这样评价他,他本应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实际上没什么人知道他。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突然想起《寻梦环游记》里的一句话: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这样的一代大师,去世一周年不该只被外国人纪念,更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
斯人已逝,有光长明
(si ren yi shi you guang chang ming)
周有光先生,愿您在天堂一切都好
(zhou you guang xian sheng)
(yuan nin zai tian tang yi qie dou hao)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kan geng duo zou xin wen zhang)
请长按下方图片
(qing chang an xia fang tu pian)
识别二维码 关注视觉志
(shi bie er wei ma guan zhu shi jue zhi)
微信分享/微信扫码阅读